报告题目:电池策略——材料合成、透射电镜原位机理研究及其能源方面的应用
报告人:曾志远,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
报告时间:4月27日(星期三)下午4:00
报告地点:物理科技楼101
本次报告主要围绕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来进行材料研究,如材料合成,机理研究和能源方面的应用。在材料合成方面,发明一种新的,通用的锂离子电池放电插锂加超声振荡的方法来量产制备单层纳米片状材料如MoS2, WS2, TiS2, TaS2, ZrS2,石墨烯,同时也能制备多层片状材料如BN, NbSe2, WSe2, Sb2Se3 和 Bi2Te3。机理研究方面,本人利用美国国家电镜中心的透射电镜原位观察锂离子电池在商业化的液相锂离子电解液LiPF6/EC/DC中电极表面所发生的电化学反应。首次在透射电镜中观察到固体电解质界面膜的生成,锂枝晶的生长和溶解,电解液在电极表面的分解等的动态过程。涉及能源方面的应用,我们首次利用溶液法制备的二维MoS2纳米片作为模板在常温常压下实现钯,铂和银纳米结构的外延生长,这些贵金属纳米结构在(001)面的MoS2上主要是沿(111)和(101)取向外延生长。这种铂和MoS2的复合纳米材料在负载同样质量的催化剂的情况下比商业化铂催化剂表现出更高的析氢电化学活性,显示出潜在的催化应用价值。
个人简介:
曾志远博士2006年本科毕业于中南大学材料物理专业,2008年硕士毕业于浙江大学材料系,2013年获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即到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他硕士期间从事硅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博士期间集中在二维硫族化物及其复合纳米材料的合成和应用研究,博士后期间利用美国国家电镜中心的透射电镜原位观察锂离子电池的微观电化学反应。其研究成果发表在Nat. Commun., Chem. Soc. Rev., Angew. Chem. Int. Ed., Nano Lett., Adv. Mater., J. Am. Chem. Soc., ACS nano, Energ. Environ. Sci.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 共发表学术论文50篇(H因子30),获得2012年度国家自费留学生奖学金。
报告人:曾志远,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
报告时间:4月27日(星期三)下午4:00
报告地点:物理科技楼101
本次报告主要围绕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来进行材料研究,如材料合成,机理研究和能源方面的应用。在材料合成方面,发明一种新的,通用的锂离子电池放电插锂加超声振荡的方法来量产制备单层纳米片状材料如MoS2, WS2, TiS2, TaS2, ZrS2,石墨烯,同时也能制备多层片状材料如BN, NbSe2, WSe2, Sb2Se3 和 Bi2Te3。机理研究方面,本人利用美国国家电镜中心的透射电镜原位观察锂离子电池在商业化的液相锂离子电解液LiPF6/EC/DC中电极表面所发生的电化学反应。首次在透射电镜中观察到固体电解质界面膜的生成,锂枝晶的生长和溶解,电解液在电极表面的分解等的动态过程。涉及能源方面的应用,我们首次利用溶液法制备的二维MoS2纳米片作为模板在常温常压下实现钯,铂和银纳米结构的外延生长,这些贵金属纳米结构在(001)面的MoS2上主要是沿(111)和(101)取向外延生长。这种铂和MoS2的复合纳米材料在负载同样质量的催化剂的情况下比商业化铂催化剂表现出更高的析氢电化学活性,显示出潜在的催化应用价值。
个人简介:
曾志远博士2006年本科毕业于中南大学材料物理专业,2008年硕士毕业于浙江大学材料系,2013年获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即到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他硕士期间从事硅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博士期间集中在二维硫族化物及其复合纳米材料的合成和应用研究,博士后期间利用美国国家电镜中心的透射电镜原位观察锂离子电池的微观电化学反应。其研究成果发表在Nat. Commun., Chem. Soc. Rev., Angew. Chem. Int. Ed., Nano Lett., Adv. Mater., J. Am. Chem. Soc., ACS nano, Energ. Environ. Sci.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 共发表学术论文50篇(H因子30),获得2012年度国家自费留学生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