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超灵敏和纳米分辨拉曼和红外光谱成像方法及在界面科学中的应用
报 告 人:丁松园教授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报告时间:2021年5月7日(星期五)下午3:00
报告地点:新能源大楼115学术报告厅
报告摘要:界面是能源和生命过程发生的关键场所,分子水平的结构表征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复杂界面化学结构与其理化性质性能的构-效关系。为此,亟待发展具有单层分子/离子级别的高灵敏度界面光谱表征技术和纳米分辨化学成像技术。表面及针尖增强拉曼和红外光谱技术长期存在着灵敏度低和难以精确解谱的局限性,而难以广泛应用于各类界面化学结构的表征,为此我们:(1)运用微纳光学原理,发展了可广泛研究各类材质和表面形貌的特制物镜和活性纳米颗粒,显著提高表面及针尖增强拉曼光谱的灵敏度;(2)运用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揭示了多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光生载流子分布;(3)发展了石墨烯包覆纳米颗粒增强红外光谱的新方法,开发了具有超高灵敏度的纳米红外光谱扫描探针;(4)研制了可工作于液相环境的纳米红外光谱仪器系统;(5)发展了可定量预测和解释单晶电极/溶液界面电化学红外光谱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最后我将讨论能源材料界面中实现纳米化学成像的难题,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报告人简介:
报告人丁松园教授200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2012年 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导师为田中群院士;2009-2010年留学于阿姆斯 特丹自由大学理学部,导师为Evert Jan Baerends院士。2013-2019年先后以博士后、研究员供职于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2019年4月入职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20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的资助。丁松园长期致力于微纳结构增强拉曼和红外光谱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扫描探针增强光谱成像,红外光电子学。已发表30多篇论文,包括Nat. Rev. Mater.,J. Am. Chem. Soc.,Chem. Sci.,Angew. Chem. Int. Ed.,Chem. Soc. Rev.,Light Sci. Appl.,Natl. Sci. Rev.,J. Phys. Chem. Lett.等,被引用1100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