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何时何地,我都愿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这是省委驻沭阳帮扶工作队队员郑黎军当初在入党志愿书上的话。,2020年2月,当苏州大学选派省委帮扶工作队队员的时候,正值疫情非常时期,郑黎军毫不犹豫主动报了名,整理行囊奔赴帮扶工作的第一线,挂职沭阳县钱集镇槽坊村第一书记。
沉下心来,融入基层
在苏州大学行政岗位工作多年,郑黎军深知不同岗位要求差异很大,出发前,郑黎军考虑尽快适应新岗位融入基层开展工作,特意请教了在老家农村工作多年的亲戚、朋友,请他们指点细节和注意事项,并一一记在一个“口袋”小本子上。
驻村后,郑黎军与槽坊村村干部展开深入交流,了解村居面貌和村集体收入情况;在村支“两委”的帮助下,对低收入户逐一进行走访,仔细了解低收入户家庭情况、低收入原因,耐心倾听群众的诉求。起初由于方言差异,郑黎军与村民的沟通还经常还需要别人来翻译,经过长期不间断的走访,与村民的语言沟通障碍也越来越小,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大家也都知道了村里有个苏州大学来的第一书记,周末也经常能看到他在村里奔忙的身影,每个月的党员活动日,他还带领大家学习政策,讨论村里发展情况。
设身处地,关注民生
“郑书记真是做了一件大好事,以后我们就再不用担心场上东西被偷了,车停哪里我们都放心了”提起郑黎军,村民赵立军说。
经过实地走访,郑黎军了解到槽坊村位于钱集镇西北角的独特地理位置,西面与泗阳县庄圩乡接壤。村民虽然基本搬进集中居住社区,但整个社区为开放式社区,往来人员复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有村民也反映村里发生过数起盗窃事件。郑黎军与村“两委”商议决定安装覆盖集中居住区的监控设施,并将与派出所实现联网,方便社区管理,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升群众幸福感与安全感,创建安全文明社区。同时,郑黎军还与村干部商议,在大路边加装车辆进村减速提示标志,减少交通风险隐患。
当郑黎军了解到钱集多个村居社区没有电子阅览室,或缺少设备,郑黎军立马联系后方单位寻求支持。苏州大学高度重视,随后协调100台电脑捐赠给了当地,援建钱集镇乡村电子阅览室。郑黎军又与乡镇沟通协调,争取到电脑桌椅、网络等其他条件配套,最终各个村居社区电子阅览室顺利建成,改善了村民活动室条件,方便了广大村民上网学习和查阅信息,同时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由于村里年轻人外出务工,留守儿童较多,考虑到暑期的学习、安全问题,郑黎军联系苏大suncitygroup太阳集团网址分团委、学工处,开展线上支教活动,丰富孩子们的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为留守儿童带来温暖和关爱,传递了社会正能量,也使孩子们体会到社会对他们的关注,从而增强孩子与社会的联系及信任感。
立足实情,开展帮扶
槽坊村村域面积小,人口也少,如何在原来的基础上给村集体和低收入户增收,一直是郑黎军思考的问题。郑黎军发现村里原先建设的30亩蔬菜大棚因资金问题无法运转,经过多次与乡镇沟通协调,完善手续,争取到帮扶资金16万元,盘活了搁置已久的蔬菜大棚资产,每年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了3万元左右,同时就近带动了低收入户的劳务就业。投资镇新落户科技企业,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6万元。
不仅在槽坊村,郑黎军积极开展帮扶工作,在其他帮扶活动中,也有着郑黎军的身影:“七一”慰问困难党员4户,中秋慰问困难群众6户,春节慰问困难群众6户;参加“抗击疫情、为爱逆行”无偿献血活动;参与教育局与中国福利基金会向沭阳县中小学捐赠急救包活动,困境儿童“点亮小书桌”活动;参加国家扶贫日“脱贫奔小康 岁月对话”活动,中行举办的党建共建乡村干部培训活动等等。
一心帮扶,独而不孤
不来则已,一来俯首甘为孺子牛,在槽坊村,顶风雨,冒严寒,战酷暑,郑黎军天天与村民们在一起,同甘共苦,关注村里的每件事。不为小家为大家,常年奔波在外,无私的奉献着,默默地付出着,用永不停歇的服务和后方单位的支持感动着村民,作为党员一名,为民服务就是初心使命。
为了将更多时间投入到基层工作上,郑黎军基本一个月左右才回一次苏州的家。很多人不知道,他家里两个孩子都在读高中,前些年学校一直委派他在张家港工作,“异地工作生活的艰苦不算什么,但是孩子们对我说:‘爸爸,你现在做的事情很有意义。’”郑黎军一脸幸福的说,“虽然离家路途遥远,但帮扶工作真的让我不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