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学术报告之一
报告人: 王定胜
报告题目:原子尺度下的精准合成与催化反应
报告时间:2019年7月24日上午10:00
报告地点:新能源大楼215会议室
报告人简介:
王定胜,1982年出生。2004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9年于清华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2009至2012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7月加入清华大学化学系,被聘为讲师,2012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2015年获博士生导师资格。研究领域为无机纳米材料化学,自2009年博士毕业以来,一直以无机纳米合成化学为基础,主要从事金属纳米晶、团簇及单原子为主的无机功能纳米材料的合成、结构调控与催化性能研究。2012年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3年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018年获青年拔尖。近三年发表学术论文48篇,含1篇Proc. Natl. Acad. Sci.、1篇Sci. Adv.、5篇Nature Commun.、7篇J. Am. Chem. Soc.、6篇Angew. Chem. Int. Ed.、6篇Adv. Mater.、1篇Energy Environ. Sci.、1篇Joule等。
报告摘要:
金属纳米催化剂作为一类重要的可供人们认识多相催化与均相催化的催化材料,其结构与催化性能的相关性备受关注;揭示其催化本质、认识其规律性是化学化工科学技术中令人期待的重大问题。理解多相催化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的活性位点、活性中心,认清影响催化性能关键因素,借助纳米科技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应用于催化基础与应用研究以提高其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以及发现并合成出具有自然界中常温、常压、高效、专一选择性的生物酶催化材料,将是时代对化学工作者提出的最富挑战性的问题。我们围绕“金属纳米催化”这一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方向,基于先进的合成技术和表征手段,试图从纳米晶、团簇、单原子不同尺度展开对于催化过程的认识。我们发展了系列合成方法学,实现了金属间化合物纳米晶、团簇、单原子材料的精准合成,借助于球差电镜、同步辐射等表征技术实现了其精细结构的认识,通过原子尺度下的结构调控和构效关系研究,深入认识和理解金属催化本质。
系列学术报告之二
报告人: 徐骉
报告题目:纳米热电转换材料的溶液合成调控
报告时间:2019年7月24日上午10:45
报告地点:新能源大楼215会议室
报告人简介:
徐骉,男,1987年7月生于江苏省镇江市,2005-2014年于清华大学化学系获得本硕博学位,师从王训教授。2014-2017年于美国Iowa State University开展博士后研究,导师Wu Yue教授。2017年12月聘为南京理工大学教授,2018年9月入选江苏省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热电转换材料的合成、测试与理论分析。近五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Nano Lett. 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15篇。主持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3项。
报告摘要:
人类面临着严峻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半导体热电转换材料可以同时实现节能和减排的诉求。为了提高热电转换性能,纳米科学的概念早已被引入该领域,但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依然局限于量子限域效应和晶界声子散射等少数范式。报告人使用溶液合成纳米材料的手段,引入一些新颖的提升热电优值的策略,例如低温掺杂抑制晶粒生长,表面能驱动晶胞重构,纳米晶几何形貌诱导的造孔等,希望拓展纳米热电材料学的研究范围。